当前位置:首页 > 道家文化 > 正文内容

道家风水文化

admin6个月前 (10-25)道家文化164

风水文化是中国古老的文化现象,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建筑是道士布道传教,供奉、祭祀神仙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场所,它不仅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而且其建筑设计也体现了风水理念和原则。

从本质上看,风水文化和道教文化是两码事情,风水立足于世俗社会的生存需要,追求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环境;而道教立足于超世俗的“仙界”和“仙境”,追求一种精神世界中的理想环境。但是,二者从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环境的追求,又使二者之间产生了密切联系。二者都包含了阴阳、五行、周易、八卦、九星、气论等思想,风水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想环境模式中的四灵兽与道教中四个方位的守护神颇有渊源,道教中的符录、斋醮、咒语等术语也同样流行于风水中。道教经典

《道藏》中收录有如《宅经》这样的风水著作,道教丛书中也有关于风水师“相地”的记载,而许多道士同时也是民间的风水师。正因为风水文化与道教文化之间有诸多联系,道教建筑除了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外,还包含了大量的风水理念和原则。风水理念和原则在道教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始终都影响着道教建筑。东汉末年道教成立之初,便有“治”的修道场所的设立,三国时期有“二十四治”、“二十八治”的空间概念,道教早期的“治”已经有了风水文化的蕴涵。如《云笈七签》中收录有“二十四治”的首治“阳平治”的资料“, 治在昌郡彭洲九陇县,去成都一百八十里,道由罗江水两岐山入水路四十里。治道东有龙把守,神水二

柏生其上;西南有泉,决水东归”。在资料中,作者记载了治所的路、门、泉、交通、方位等事项,这些关于治所山川形势、水流、方位等地理环境的描述也正是风水文化所看重的。资料中关于道教早期治所地理形势的提示性描述,说明在道教初创时期设立修道场所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道士、香客和游客的出行方便、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有利于传道布教等因素,而且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风水文化中的“系统性原则”。所谓“系统性原则,即综合考虑地处中心、交通便利、地域、、资源、地质条件等客观环境因素”。

道教建筑是道教文化的深刻反映,是道教思想和信仰体系的生动体现,其建筑设计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不仅如此,道教建筑自道教成立以来就受到风水文化的影响,在诸多方面都打上了风水文化的烙印。加强对道教建筑和风水文化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学习方案收藏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22310.cn/post/33.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道教本质

下一篇:道教诗词

“道家风水文化” 的相关文章

道家文化综述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学说、鬼神祭祀以及占卜、符箓、禁咒等巫术综合起来的产物,所谓"道家之术,杂而多端。"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及"道德"...

道家文化内容

道教文化纷繁绚灿,包罗万象,其内容庞杂多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道教神学在道教文化杂而多端的内容当中,有一个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道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学理论,有一种能够吸引人们进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标。这种信仰就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追求而成为长生不死、功能广大的神仙。这种...

道家主要影响

道教是中国本土生长出来的,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古代巫术,奉三清最高天神,老子被认为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而太上老君则为元始天尊徒孙。《老子想尔注》名义上是对《老子》的注解,实则"托遘"《老子》达到"以训初回"和"济众大航"的目的。它通过增删、篡改、...

道教诗词

道教诗词是反映道教生活、抒写超凡脱俗情感的诗歌作品。道教诗词发端甚早:在东汉的《太平经》中,便可略见端倪。与《太平经》同时代的《周易参同契》多用四言、五言及骚体赋体裁。《参同契》的文体运用诗歌形式以论炼丹的特点却也是显而易见的。东汉以降,道教组织逐步壮大,道教诗也随之增加和日趋成熟。魏晋南北朝间,不...

道家文化困境

道教的衰败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具体来讲, 它包括了三个不同层面的现象:一是道教徒自身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下降, 二是道教影响力的缩小, 三是其社会形象的败坏。 一、无人领导改革道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认为有生不必有死,以一己之力,与天争胜,追求永生。据《史记.封禅书》所载,求仙之说战国时已盛...